本文收录于 #驻在千镇万村点登富
今年夏天,岭南大地流淌着荔枝的甜香,丰收的荔园承载着农户增收的期盼。
在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当地镇村干部把果园当作直播间,拓宽了仙品荔的“云端”销路;驻茂名高州市曹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推动建立的冷链加工中心内,AI分拣线为荔枝赋予“品质身份证”,助“荔”销往海内外市场;驻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帮镇扶村工作队探索“荔枝+艺术”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响特色荔枝品牌,推动销量提升……
今年广东97个县(区)400万亩荔林迎来丰产,预计增产三成。为应对荔枝丰年带来的销售压力,广东各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化身“荔乡军师”,引入“硬核”科技打破产业瓶颈,借云端网络重构产销链路,以文化赋能重塑产品价值,让岭南佳果不仅“种得好”,更“卖得旺”。
驻茂名高州市曹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直播助“荔”销售。受访者供图
科技育强产业根基
冷链打通国际高端市场
走进湛江廉江市青平镇,5.4万亩荔林随处可见红果垂枝,妃子笑、鸡嘴荔、桂味、糯米糍、白糖罂等都迎来丰收。在驻青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青平荔枝品质不断提升,通过“南货北运”冷链物流专线销往全国各地。
立足青平荔枝产业发展所需,工作队联合科技特派员团队多次到种植园调研荔枝生长情况,做好黄龙病等病虫害防御,推动建立黄龙病监测站,为荔枝产业提质增效和优质品种培育提供科技支持,保障果品质量。今年,青平镇荔枝产量超5万吨,占廉江市总产量的30%。
驻湛江廉江市青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科技特派员团队,多次到种植园调研荔枝生长情况。受访者供图
驻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也提早谋划点登富,在3月荔枝开花期和5月保果期分别组织专场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指导科学用药,降低产品农残,保障荔枝品质与安全。积极推动当地特色品种“鸳鸯桂味”通过高接换种和扩面培育,提升种植规模和品质。今年官圩镇荔枝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预计总产量可达1万吨。
“在两轮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推动和支持下,全镇失管荔枝园陆续被盘活,有效管理面积占比从一半提升到超过九成。”驻茂名高州市曹江镇帮扶工作队队长阮传孟介绍,通过科技帮扶和金融支持等举措,曹江镇8.2万亩荔枝迎来丰产,荔枝品质进一步提升。
据了解,工作队针对曹江荔枝种植和管理模式落后问题,积极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原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率领团队进驻曹江镇,通过打造示范园、开展种植技能培训、发布技术指南和推动荔枝良品化改造等,不断提高曹江荔枝品质。“今年,其他地方白糖罂荔枝田头收购价普遍在2.5-3元/斤的时候,曹江镇一些果园的白糖罂还能维持在4-5元/斤的水平。”有品质支撑,曹江荔枝实现丰产又丰收。
工作队还联合高州小蜂嗡嗡、广东种成等农业科技企业,在曹江镇建成2万立方米的冷链加工中心,引入国内首创AI分拣系统,仅0.2秒就能完成一颗荔枝的12项指标检测,让特级果每斤溢价达到3元。移动预冷设备的应用将荔枝保鲜期延长至72小时,损耗率从15%降至5%以下,推动跨省订单量激增200%。曹江镇还开通了东南亚冷链专线,成功打开国际高端市场。
在驻茂名高州市曹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助力下,曹江镇建成2万立方米的冷链加工中心,引入国内首创AI分拣系统。受访者供图
助农直播与台风赛跑
干部出镜拓宽“云端”销路
各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积极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助农直播,工作队成员和镇村干部纷纷化身主播、助播和短视频演员,为当地荔枝带货代言,助力提升“云端”销量。
6月上旬,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逼近广东,给各地荔枝种植户心头蒙上了一层忧虑——台风和强降雨可能导致正值销售季节的荔枝减产和滞销。为保障荔农经济收益,驻茂名化州市文楼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积极响应地方政府号召,协调组团单位省烟草局(公司)旗下的二十支商业连锁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帮扶力量紧急行动,第一时间成立直播专项小组。
工作队和其他小组成员在雨点中搭建直播场地,在泥泞的土地上搬运搭建材料,在仓库里严格筛选荔枝品质。培训室中,主播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荔枝的各种知识,学习直播“行话”和技巧。同时,茂名、肇庆、湛江三地的二十支分公司也纷纷响应号召,连夜调配资源前往当地筹备直播,带去专业的设备和团队。
“颗颗饱满,剥开外皮,果肉晶莹,汁水四溢,甜润可口。”经过两天的努力,6月12日直播准时开启,镜头里主播坐在硕果累累的荔枝林前,热情介绍荔枝风味,工作队也“客串”直播间,邀请当地农户一起出镜,分享当地荔农的故事,吸引大量消费者下单购买。短短3小时,2.5万斤荔枝售罄,销售额达42万元。工作队和当地农户赶在两天后的台风和强降雨到来前,完成荔枝采摘和快递发货。
驻茂名信宜市丁堡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也提前采取行动,通过出镜促销等措施带动荔枝销售。工作队与华南师大“双百”团队、电商网红等开展合作,从不同角度拍摄7条短视频介绍丁堡荔枝。丁堡镇党委书记、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等纷纷出镜参演点登富,讲好荔枝故事,有效提升电商销售额。
在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依托中国移动-广州工控(坡头)数字示范基地,协调广州工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后方组团单位资源,搭建“工控优选直播间”及“工控专属购买链接”,让湛江荔枝乘“数”出圈。工作队全体成员深入果园,化身“最强助播”,与直播团队紧密协作,热情推介。通过线上直播和组织采购等方式,在荔枝上市初期便推动销售量突破万斤,销售额超15万元。
在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帮助允泊村注册成立阳江市允生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开拓荔枝线上销售平台,并采用直播带货的方式,由种植户直接提供新鲜荔枝,根据直播下单情况进行采摘发货。工作队联合帮扶单位中国广核集团在阳江各产业公司,开展企地共建“核荔”助农直播带货,工作队成员及中国广核集团员工化身农产品推荐官,让阳江荔枝实现从树梢到舌尖“一键直达”。
驻阳江市阳东区东平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联合帮扶单位中国广核集团在阳江各产业公司,开展企地共建“核荔”助农直播带货。受访者供图
驻揭阳市惠来县葵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也积极搭建平台,促成葵潭镇与东莞市惠来商会深度合作,商会会员针对葵潭镇千秋镇村的乌叶荔枝品种实施“包园”收购。在巩固传统销售渠道的同时,工作队还联合揭阳市网信部门开拓电商销售渠道,组织网红前往荔枝园,通过线上宣传、直播带货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关注和购买。
创意营销打造IP
农旅融合提升品牌效益
为推动荔枝品牌打造和产业链延伸发展,多地工作队瞄准产业融合发力,打造品牌IP,谋划文旅项目,拉动荔枝销售。
驻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创新构建“品牌引领+数字赋能+城乡互促”帮扶模式,以流量换销量,助力当地“仙品荔”实现品牌跃升。今年4月开始,“我在遂溪乌塘有棵仙品荔”定制活动启动,推动个性化定制销售超1500万元,推动电商平台销售额超2500万元。
借助网络社交平台,工作队参与推动打造“仙品荔书记IP”,指导镇党委书记开设小红书账号,通过“云打卡”定期展示荔枝果园风貌,并借势发动全镇300多名荔农及100多名选调生、乡村振兴志愿者打造小红书宣传营销矩阵。短短一个月内,在小红书平台发布的“仙品荔”种草内容达1000条,流量突破1000万,实现“果未熟而营销先行”。
5月15日,全省首个“小红书村”在乌塘镇新屋村揭牌。通过与专业平台合作运营,持续开展流量扶持、电商培训及作品创作,一批本土化创意短视频涌现出来。此外,工作队参与组织的“仙品荔开采活动暨文旅周”活动,赢得了全网超1亿流量,98条短视频播放量超3000万次,推动荔枝销售额突破3亿元。
驻湛江市遂溪县乌塘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参与组织“仙品荔开采活动暨文旅周”。受访者供图
而在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于6月28日晚举办了一场“悦荔”音乐会,以荔为媒、以乐为友,为游客呈上一场集产业推介、文化展演和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农文旅盛宴,有效推动当地荔枝销售。通过文化赋能和旅游引流,打响汕尾红灯笼、红嵄荔、迟美人等特色荔枝品牌。
此外,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工作队还积极参与推动“荔枝+艺术”跨界联动——中南大学教授蒋烨、中国美院教授王茂青、深圳大芬油画村梁剑三大艺术团队齐聚赤坑,开启“冲浪荔枝海洋 彩绘万亩荔乡”主题采风活动,让艺术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消费市场的桥梁。在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等帮扶力量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目前汕尾荔枝已售出约8万吨,总体销售进度达80%。
驻汕尾市海丰县赤坑镇工作队探索“荔枝+艺术”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打响当地特色荔枝品牌。
荔枝也是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的支柱产业。为应对产量大年,驻雷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针对当地荔枝品牌知名度不足、销售渠道少、上市时间晚等问题,积极开展推介宣传等活动拓宽销路。工作队在第31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作交流发言,向全国农业领域专家、采购商展示雷岭荔枝品质优势;参与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筹备,优化活动方案,协助雷岭荔枝IP、Logo打造,助力雷岭荔枝销量和游客数量增长。工作队还邀请深圳企业家、文艺界人士实地考察,引入“荔枝+文创”合作资源,加力推广宣传雷岭荔枝。
在驻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助力下,第十八届潮南·雷岭荔枝文化旅游季火热开展。
沿着广东荔枝采购地图,从雷州半岛往北到珠三角产区,再到粤东产区,一片片丰收的荔枝园里、一个个热情带货的镜头里,都活跃着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身影。在这场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的荔枝促销行动里,他们扛起了助农增收的担子,架起了连接城乡的桥梁,搭起了产销对接的平台,扎实推动广东荔枝卖得好,用心守护广大荔农“钱袋子”。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李国华 见习记者陈诺
51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